为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切实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12月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智能制造学院联合开展了一场“车间课堂”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以“新质生产力”为主题, 共分为三个环节。
首先,召开主题班会,强化理论认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汪园超、葛家健和智能制造学院辅导员刘家铭3位老师,分别围绕“新质生产力政策解读”“我们身边的新质生产力”“大学生如何成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质人才”等主题带领学生认识和探讨新质生产力。
其次,沉浸式体验身边的“新质生产力”,强化实践认同。刘家铭老师带领同学们一同参观了智能制造学院“工业4.0教学工厂”,深入探究相关设备的用途、操作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智能工厂产线将机器人、工业视觉、RFID、MES等智能化设备,实现温湿度计的组装、打标、包装等过程,让同学们真正领会到新质生产力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作用。
最后,参观双元制展示馆,强化责任认同。汪园超、葛家健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我校双元制展示馆,深入了解我校双元制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荣誉成果等,进一步提高了自己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的荣誉感、使命感。
此次“车间课堂”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是“政青春”思政课教学改革之“行走的思政课” 系列活动之一。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思政课活动内容生动鲜活,可感可知,更加坚定了对未来成长成才的信心,投身新质生产力发展火热实践的决心。(图文/葛家健、汪园超、刘家铭)